運動是有行為問題孩子的解藥?
2017-02-02
最新研究指出,有嚴重行為問題的孩子,如果在白天做些運動的話,在學校的表現可能較好。
研究人員針對患有自閉症、注意力不足過動症(ADHD)、焦慮與憂鬱症的孩童以及青少年進行研究。
研究人員在研究中讓孩子騎固定式的腳踏車,腳踏車上裝有虛擬實境的運動遊戲,這個運動簡單且可控制,電動則是讓孩子參與以及專注的方法。
他們觀察在學校進行固定「自動循環」形式的結構運動,是否可以緩解學生在教室的行為問題。經過7週以後,研究發現是有效的,孩子們在有騎腳踏車的日子比較容易控制他們在課堂上的行為。
相較於上標準體育課7週的孩童來說,有三分之一至一半的孩童比較不會在教室表現出來。
腳踏車不是萬靈藥,這種介入法似乎能改善孩子在教室時遇到衝突的處理能力,但這並不代表運動能讓你的孩子做功課。
這些案例中的運動是針對有行為問題的學生而仔細挑選出來的,這些孩子的體能活動通常比同儕來得少。
研究人員解釋,這些孩子很難遵循系統性的運動規範,或是某些傳統的體育活動。
這對於他們的學習,以及與老師和其他同學的關係來說是很重要的。
另外有篇挪威的研究增加了更多運動對孩子的益處,挪威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測量孩子在6歲與8歲的運動量,結果發現,比較好動的孩子在2年後憂鬱症狀比較少。
兩篇研究結果都刊載在1月9日的小兒科期刊中。
資料來源:24drs.com 國際厚生健康園區